世界金融危机下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新思考
从2008年11月下旬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相继提出和实施财政扩张政策。在2009年3月1日结束的第十四届东盟峰会上,东盟10国首脑呼吁尽快实施与中日韩一起筹建1200亿美元“区域外汇储备基金”或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广西应有怎样的对策,记者就此问题造访了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副研究员丘雪薇。
中美刺激经济措施下对促进广西投资及与东盟合作的判断
丘雪薇认为,美国、中国、东盟有密切的贸易关系,随着美国经济刺激措施生效,世界经济复苏,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恢复增长,由此会带动作为中国组成部分及与东盟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广西加快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因为美国经济复苏将是世界经济复苏,将给广西带来更大的产品和原料市场。越南是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早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近一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越南热腾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一直处在冷冻状态,一度影响广西出口。这样,在越南经济复苏后,首先是上述这两大项目升温,由此会带动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据越南商务部计划,2009年将进行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恢复房地产建设,需要进口270万吨钢铁,这可以说是广西的机遇。同样,东盟其他国家在经济复苏及关税同盟政策影响下也会增进对广西特色产业及其他产品进口,带动广西规模出口和生产。
丘雪薇说,中美经济刺激措施有利于亚洲贸易集团化、金融集团化的推进,从而为广西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贸易有利于解决东盟外汇短缺和支付困难问题,有利于广西与东盟双方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基础上,深化贸易合作,扩大双方贸易,带动双方制造业及各项服务发展;由于人民币可跨境结算和存贷,解决了“走出去”投资资金流通问题,有利双方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互相扩大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生产和服务贸易发展,广西目前发展的七大优势产业,大部分原料与东盟种植业和矿产资源相关,大部分产品与东盟市场相关,通过深化投资合作,有利于这七大优势产业加速扩大生产规模。
认识东盟区域合作重心摆动对广西推进经济合作的影响
近年来,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为前沿,依托于与东盟合作,经济逐步得到扩大发展。同时,本区域也成为东盟与中国合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东盟也获得诸多的合作收益。
丘雪薇分析,东盟与美国有重要经贸、政治、安全关系,是美国的重要销售市场,对美国贸易进口地位一直高于中国,美国的行为变化会很敏感改变其区域合作重心选择。因而在中美经济刺激措施中,美国措施强调了“购买国产货”,美国对东盟进口贸易影响更大于中国,对东盟来说只有缩小出口和为美国提供市场的可能。同时,经历了东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东盟一直元气未复,继而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再次受伤,危机又是风起美国。从而使得东盟更为重视应对美国或全球金融危机及食品、能源安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内部合作和寻找合作搭档,增强安全防御力量。其策略一方面效仿欧盟,在东盟内部推进一体化关系,成为东亚经济的主导。如原东盟6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2008年12月17日签署了东盟经济一体化协定(货物、投资和服务的3项贸易协定);于2008年12月东盟10国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的《东盟宪章》;于2009年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以及作为共同体三大支柱的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相关文件,食品与能源安全协定、《东盟一体化第二阶段行动计划》等多项合作文件。预计在2015年以前形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促进货物、服务、投资与技术劳工的自由活动。这些合作计划步步加深,在不断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
丘雪薇说,另一方面,在向周边国家推进区域合作关系中,由侧重“10+1”(东盟10国+中国)合作扩大到“10+2”(东盟10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10+3”(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合作。如2009年2月27日下午,东盟10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又正式形成一个包含12个国家近6亿人口的新的自由贸易区。东盟这些区域合作重心的转移看起来是有利区域经济安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实质上也产生与中国合作的不利影响。由此,作为中国-东盟合作平台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位会受到影响,以致削弱广西经济的依托力。如何继续保持东盟作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广西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
广西趋利避害的策略
组合国内经济刺激措施和区域合作有利因素推进广西经济发展,是当前广西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新的发展契机下,借助中国-东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条件,可以充分避开广西国际化生产不利条件,更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丘雪薇认为,广西当前主要策略是:
1.利用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基础,与越南建立区域一体化合作关系。提出建立中越“两廊一圈”区域合作以来,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合作协议,但实质上已在工业、农业、交通、金融合作上迈开步子,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扩大开放,与越南建立平等互助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关系,推进双方建立跨国产业链,扩大贸易与投资。主要方式是:首先倡导与越南建立生产一体化合作关系,在中越“两廊一圈”区域,实行资源共享,投资自由,贸易自由;第二,倡导最有利双方优势互补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能源建立跨国产业链,同时双方在资源开发-制造-贸易上可以合资、合作、独资形式跨境投资;第三,在合作区域内,争取使双方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国内10大产业调整与振兴各项优惠政策。
2.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积极向东盟“走出去”投资。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基础上,利用国内10大产业调整与振兴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东盟投资,建立跨国产业链。同时倡导东盟合作,促进双方投资与贸易。以最有利双方优势互补和符合国内10大产业调整与振兴的食品、有色金属、石化、能源为重点产业,鼓励到东盟开发种植业、矿业和销售业,建立开发原料(运回)-加工生产(国内)-出口销售生产模式或就地生产销售模式。同时鼓励区内各项服务业和建筑承包业走出去;鼓励对方各项生产与服务业进来投资,推动双方贸易、投资和促进就业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在金融危机中逆势推进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