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难得机遇 应对全新挑战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建成。广西是沟通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和门户。在即将到来的新的经济环境下,广西的进出口贸易将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应当如何积极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南宁海关关长杨建。
杨建说,广西拥有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中,广西将发挥重要作用。从地图上看,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进入东盟最便捷的海陆通道。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经广西口岸与东盟贸易量呈大幅增长态势,2004年进出口量771万吨,到2008年进出口量就达到2306万吨,年均增长31.5%。而连续在广西南宁举办六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推进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对于自贸区建成后对广西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杨建认为,自2001年起,东盟连续8年保持了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4年贸易总值仅为10亿美元,到2008年,贸易总值迅速增长到近40亿美元。自贸区建设为广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杨建还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广西的开放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自贸区的建成对广西口岸开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广西加大口岸建设投入,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由于广西口岸建设起点低,目前口岸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特别在自贸区建成后口岸货运量和人员进出将大幅增长的形势下,口岸基础设施不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自贸区的建成迫切需要加快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从近年广西对东盟贸易情况看,广西从东盟进口商品以煤、水果和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为主,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对东盟国家的传统贸易优势有可能受到挑战。同时广西农业生产方面与东盟国家存在一定的重合,东盟农产品进口的扩大有可能进一步挤占广西本地农业的市场空间,农业生产同样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为更好地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给广西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杨建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在广西自筹资金加强口岸建设的同时,继续争取国家设立支持广西口岸建设专项资金。做好口岸的整体规划布局,争取将广西各类口岸均纳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的重点支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通过能力强、具备较强辐射作用的广西口岸发展格局,真正把广西建成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畅通、高效、安全、功能齐备的陆海空相接的交通枢纽和综合运输国际大通道。
大力推进中越跨境运输便利化。在中越国际公路运输协定框架下,尽早实现跨境运输的直进直出,继续争取推进中越陆路边境口岸“一站式”检查的试点工作,简化通关手续,促进通关便利化。
构建功能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监管场所,为国际物流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支持和引导广西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加强与全国各省区市和东盟各国的全面经济合作,双向承接国内和东盟的产业转移,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加工制造基地。
优化贸易和投资服务软环境。按照WTO和自贸区规则,制定和完善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经济贸易秩序的不法行为,创造一个开放、公平、高效、有序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重点考虑农业项目和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提升,积极争取国家给予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
上一篇:建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区
下一篇:向区域性商贸物流强区阔步迈进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