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阔空间乘势而上
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本报记者 黄 信 本报实习生 张龚洙玉 廖成萍 文/图
周中坚对东盟问题,尤其是对海港史和海外交通史、北部湾经济圈、柬埔寨史与中柬关系史、中国东南亚关系史、北部湾与大西南的开发与开放等领域颇有研究。早在1988年,周中坚就在《从历史走向未来:北部湾经济圈构想及其依据》一文中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圈构想”的相关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最近,记者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合作问题采访了周中坚先生。
自贸区建成是水到渠成
周中坚认为,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上,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国家的赞同;2001年双方专家组研究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提议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2003年中国与泰国正式实施两国间188个蔬菜及水果产品贸易的零关税;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实现全面降税;2007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投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历了10年的准备期,正是这10年的准备才有了自贸区的逐步发展,逐步建设和逐步成熟。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以来,尤其是自贸区建设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发展。这期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长,双方都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这一过程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是水到渠成的事。
机遇和挑战:
推动更快更好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最终实现零关税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涵盖整个经济领域并扩展到经济外领域的全面合作。自贸区建成后,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周中坚认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广阔空间乘势而上,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周中坚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巨大的跨国市场,“10+1”个国家,将产生6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自贸区合作涵盖三大领域:货物、服务、投资。从人口上来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所有这些充分显示了中国-东盟市场的巨大潜力。对中国来说,把国内市场延伸到国外,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先机。这一过程的实现重要的是把握好零关税的突破,使国内外两个市场连为一体。中国与东盟国家以平等的身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机会均等,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挑战的作用在于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深入,零关税的实施,对于某些产品的出口是一种挑战,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性将会加大;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互相开放市场,这对于双方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双方的目的都是实现自由贸易;在自贸区实行零关税的竞争中,可以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一种全凭真正实力的“无盾甲比武”,这样可以成为激励国家间不断发展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大舞台。
机遇青睐有备者
挑战垂青开拓者
周中坚具体谈了如何应对挑战的问题。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企业在同东盟国家进行贸易遭遇阻力时可以通过投资协议进行具体落实与应对。同时,自贸区建成后,我国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的关税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这对中国企业产品扩大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更为有利。就农业合作而言,自贸区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就北部湾合作而言,自贸区的建成,将进一步推进北部湾经济合作、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次区域合作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亮点。就产业升级而言,自贸区的建成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周中坚认为,在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关系中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增强自身各方面的实力,特别是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数据显示,1991年,刚刚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6万亿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57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4万亿美元,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预计为2.2万亿美元。我们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2009年中国可能超过德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发展国家。借助自贸区建成之机乘势而上,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其次,利用广西具边缘优势不断完善与扩大出海出边出省通道。加强对广西交通网络的投资,有利于广西凭借沿江、沿海、沿边和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为广西具有竞争力的食品、饮料、化工、建筑设备、纺织原料、车辆等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拓展机遇,同时也可以加强与东盟各国间的联系,使双方的交易更便利。
再次,要提高产品质量。受零关税影响,自贸区建成将对我国部分农产品销售造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商品能够免费进入国内市场,同国内产品形成竞争,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应对挑战。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为产品的生命。二是降低成本,适应国际市场,更多地运用适销对路的营销策略。三是培植与壮大外销产品,形成外向型产业模式。
周中坚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在合作中应本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和平友好、共创和谐的合作态度,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和谐。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为东亚自贸区、亚洲自贸区等更大范围的自贸区的建立树立榜样,奠定基础,这对我国今后发展市场多样化,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合作竞争、抗危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自贸区建设与“南宁思想”
下一篇:广西推动与东盟华商交流合作 引东盟华商"走进来"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