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汉文
提起广西民族大学,全广西,全中国,乃至东南亚各国教育界人士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关键词无疑是“国际教育合作”——一所偏居西南边陲的区域性民族院校,近20年来究竟在对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成就了怎样一番非比寻常的骄人业绩?而创造奇迹的先行者们又是怀揣着怎样一种劈波四海的雄心,践行着怎样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行者无疆,厚德乃成。欲在“自贸区时代”的滚滚浪涛之中辨析出一条“国际教育合作”的终南捷径,不妨将目光投向南宁相思湖畔,让广西民大为我们带来一份圆满的答卷……
特色之路:对外交流的“人文路径”
诚然,举目全国,成立于1952年的广西民族大学,历史并非“源远流长”,实力也算不上“首屈一指”。
然而,纵使是在中国各大高校竞相以对外合作办学为“时尚”的今日,偏居南疆一隅的广西民大却依旧以其特色优势而稳居面向东盟国家开展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合作的“头把交椅”。
说起来,“交往需求”人人皆有,“区位优势”也并非广西民大一家独占,那么这一“相思湖奇迹”究竟从何而来?
日前,广西民大副校长李珍刚的一席谈,让记者茅塞顿开。在李珍刚看来,任何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最终都将从政治经济层面的“互惠互利”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以心交心”。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又无疑是“人”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寄予真挚情感的过程。“以人为本”为其底色,“平等互信”为其原则,“共同语言”则为其得以开启的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以“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校”为前身的广西民大,自建校以来便以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学研究为其镇校之宝。同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又使得广西民大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具备了非通用语种及对外汉语领域的突出优势,具备了将“民族学优势”与“对外交流合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实力,成为国内少有的一所集“民族文化”底蕴和“对外交往”基础之双重优势于一身的民族重点院校,并藉此而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位一体的特色之路与优势之路,从而担当起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出的“交往需求”之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交流,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要诀:合作交流的“四句真言”
除了“民族”与“国际”相结合的特色优势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宗旨,广西民大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国际教育合作之路上,还总结和积累出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与工作原则。广西民大多年来在对东盟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第一线所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被教师出身的李珍刚如同总结高考复习纲要一般给总结概括成了高度浓缩的“四大要点”:
首先,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加深的双边往来也对广西民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因此,“积极顺应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需求”,是有效开展合作交流的“基础”。
其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情不同,优势不同,既要“优势互补”,又要“求同存异”,由此立足于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之上的平等交流,便成为了双方开展的国际教育合作事业得以顺利向前推进的先决条件。而“平等交流”基础上的“互通有无”,则是有效开展交流合作的“前提”。
同时,与所有的教育行为目的相同,所谓“对外教育合作”,同样以育人为本。因此,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也必须时刻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质量的把关,使每一个交换生都能学有所成,这一点是有效开展交流合作的“关键”。
最后,参与合作的学校之间还应定期互访,明确合作战略,拓展合作空间,巩固合作渠道,甚至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对合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因此,建立和健全合作服务机制,是有效开展交流合作的“保证”。
往日之所集,今日之所成。广西民大今日能够创出让大家有目共睹的非同小可的业绩,自然也是与这些宝贵的原则与经验分不开的。榜样的价值,在于推广;成功的魅力,在于借鉴。只要在共同的原则基础上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优势之路,从不同的角度去付出相同的执着,广西民大的成功也并非是不可复制的。
发展前景:高端平台的未来之路
李珍刚告诉记者,近2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广西民大在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截至2010年,广西民大累计向外派送了6000多名留学生和志愿者,而从东盟各国来到民大学习、工作的外国师生,总人数也已经达到了4000余人。为此,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委员刘延东等都曾对广西民大开展对外交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自治区主席马飚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广西民大把这项工作越做越好。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认可,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时代的来临,都预示着属于广西民大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已经来临了。
李珍刚指出,国际教育合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广西民大都扮演着桥梁与使者的角色;广西民大将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进发,通过高端人才的培养,信息平台的搭建,把广西民大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立足广西而又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人才高地。
渠通四海,义结八方。未来,知识在这里继续交汇,友谊在这里继续萌芽,历史在这里变得别开生面,时代在这里绽放异彩流光。从相思湖畔走出的中外学子,把自己的生命汇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事业当中,以星星之火,燎浩浩苍原;以恋恋之情,结代代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