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贸区建设中提升广西产业竞争力
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广西产业界应如何应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何加快广西产业分工整合,更好地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教授官锡强。
广西与东盟产业合作的基础
官锡强认为,广西与东盟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分工合作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双方在产业方面存在着互补性。
农业方面,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比重占广西与东盟商品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早期收获计划零关税实施以来,大量质优价廉的东盟热带水果涌入广西,使得广西对东盟农产品的贸易额曾一度由顺差转变为逆差。工业方面,除工业品贸易外,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工业领域的经贸合作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东盟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所有投资广西的国家和地区中,其合同外资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区总额的7.8%和8.2%。而广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投资的类型主要以生产型企业为主,对东盟投资最多的国家是越南。服务业方面,据WTO统计,2006年,中国对东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00多亿美元。近年来,广西对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都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双方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农业方面,东盟国家与广西在农业资源方面的互补性最明显的是林业;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农业发展技术与经验和农机产品上存在着互补性;在农业结构方面,东盟盛产可可、胡椒、天然橡胶、棕榈油,而广西的蔗糖、剑麻、畜牧等可以成为东盟发展的有力支持;从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来看,双方各具优势。工业方面,广西由于人均自然占有量较低,尤其是部分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广西企业应主动走出国门,进行资源开发型投资,积极参与开发和利用东盟国家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缓解广西资源供需矛盾。东盟国家土地、能源、矿产、海洋和农林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亟须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国服务业产值为40%,不及东盟国家的水平。在服务贸易的规模上,中国却远远大于东盟各国,而在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上,中国略胜一筹。在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上,中国和东盟各国各领风骚。
广西产业分工合作存在的问题
官锡强说,从产业的区域布局上讲,广西制定了桂南沿海、桂中、桂北、桂东、桂西五大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该规划从区域经济战略发展出发,在原有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确立了构建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按照这一经济区域来调整广西的产业布局,让各经济区的重点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特征更为明显。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的工业将逐步改变“北重南轻”的局面。
广西在产业分工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问题。在农业领域,农业专业化发展较快,但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工业领域,由于广西部分产业辐射能力弱,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这使得广西缺乏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控制力的大型工业和品牌产品。
在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进程中,广西必须克服这些产业分工上的不足,致力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与东盟合作中广西产业整合构想
官锡强说,中国-东盟合作中广西产业整合构想的思路要立足于四个标准:资源禀赋和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市场;国内以及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空间转移趋势;宏观政策鼓励的本地有一定基础的产业。
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来看,农业上应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对种植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适度调整。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上应明确工业主导产业,调整工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服务业上,应改善其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物流业和旅游业。
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广西产业分工合作的思路:其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源密集型加工业可以通过双方政府协议进行协调,采取协议性分工,促进产业内分工和产业内贸易。其二,创造一个合作的机制。根据东盟市场的需求和双方产业的优势,广西应创造条件扩大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投资与产业内贸易;承接来自国内和东盟的产业转移,并选择合适的产业向东盟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其三,合作伙伴的选择。即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合作伙伴。
官锡强认为,广西产业合作重点及模式也要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来研究。
农业中的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农业科技交流与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农业生产资源保护与物种交换、农作物良种的选育推广、生物资源开发和农村能源设施建设、农资输出与制造、农产品加工业等。应加强农产品和农业机械贸易;加强人员互访及开展招商洽谈会;加强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合作生产模式;建设合作具体农业试验区。
在工业领域,广西应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与东盟国家发展产业内贸易,在产品制造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一是加大接纳东盟国家向广西进行国际转移的部分产业的力度。二是加快广西建材、制糖等成熟的优势产业向东盟国家转移。作为推进工业合作的重点应选择资源型产业。工业合作方式应该为发展加工装配。
在服务业领域要积极扩展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为贸易双方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建立区域性金融预警、监督、协调机制,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上一篇:立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南宁高新区建设
下一篇: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情况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