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更大的市场开放大门
近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谈判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完成谈判,意味着这一区域启动更大的市场开放的大门。
张蕴玲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全面完成谈判,并不等于自贸区已经全面建成,而是启动更大的开放市场的大门。他说,2010年1月1日,自贸区商品贸易的绝大部分,尤其是东盟老成员的商品贸易会全面开放,但新成员还需要一点时间。服务贸易方面我们已完成谈判,但是协议还会不断更新。投资贸易也一样,完成谈判后我们还会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尽管有了协议,但是如何落实协议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既有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时间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例如,像中国和东盟之间如何构建单一窗口,怎么进行制度的接轨,怎么进行技术上的改造,这些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做实。另外,中国-东盟自贸区已达成协议,原产地规则的规定是40%的附加值,这是很好的,但是落实困难很大。一是如何取得证书,二是如何补加附加价值,第三,有多少公司可以达到当地40%的附加值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张蕴玲说,“最近我主持一些调查,我们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企业利用率非常低。调查的所有涉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企业中,利用政策最高的也只有10%左右,就是说,90%的开放政策没有被企业好好利用。所以说,政策谈好了是一个段落,我们怎么利用又是一个过程。中国和东盟已经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但是怎么深化合作关系、充实内容,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关系在什么领域可以取得更快的进展,能够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做出更好的榜样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张蕴玲建议,既然有已经谈好的政策,就要好好利用。他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较快,得益于构建全面的经贸合作关系。更大的开放市场的大门一打开,意味着自贸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尤其是《投资协议》签订后,中国要“走出去”,到东南亚国家投资,进行产业转移,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企业要很好地了解和研究自贸区的条文和市场开放情况并且好好利用。政府方面,要好好宣传自贸区的知识条文,推动这些政策的实施,要让这些政策在企业普及,在区域内深入人心。只有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才能在大开放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上一篇:加快构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大通道
下一篇:学习研究运用自贸区政策的“利器”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